攝護腺發炎-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製劑(PDE5i)是目前治療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ED)最常用、安全、有效的藥物,但也有大約20%的ED患者吃藥並不管用,或由於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或PDE5i使用禁忌。對這類患者怎麼治療呢?現在臨床上有了一個最新的不吃藥的方法——低能量衝擊波。

低能量衝擊波療法是利用液電或電磁效應等產生的一種能穿透人體組織的機械波,可在人體特定部位聚焦,通過聚焦後的衝擊波對人體組織細胞產生一系列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低能量衝擊波被成功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結石和骨關節疼痛性疾病。2000年,衝擊波治療開始應用於心血管疾病。

低能量衝擊波已成熟應用於ED治療領域,利用低能量衝擊波治療儀治療攝護腺發炎左右兩側陰莖腳和左右兩側陰莖海綿體,每週一次,每次20分鐘,一個療程4次。

動物實驗研究和國內外人體臨床研究數據表明,低能量衝擊波作用於陰莖海綿體時,可以刺激陰莖血管內皮組織,誘發新生血管生成,更多血液灌注到陰莖海綿體內導致海綿體內壓增加、海綿體內血液充盈,導致陰莖勃起。此外,低能量衝擊波還可以募集和活化間充質乾細胞,修復受損的陰莖海綿體組織,如神經、平滑肌、血管內皮等。

相對於傳統創傷性和藥物性治療,體外低能量衝擊波治療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損傷輕微,無治療相關的副作用;第二,一般無需麻醉;第三,治療時間短,風險小,可在門診進行治療;第四,無需特殊處理,且恢復快;第五,治療費用遠遠低於可膨脹性陰莖假體植入手術。

低能量衝擊波治療可明顯提高血管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第8周和第16週的治療有效率均維持在73%以上。國外臨床薈萃分析發現,這種治療方法對於輕度ED效果顯著,尤其是對糖尿病ED,同時該項治療方法對藥物治療無效的ED也有一定的效果。

歐洲泌尿外科學會指南就明確推薦體外低能量衝擊波作為治療的ED的一線治療方法,這對於擔心藥物副作用,藥物依從性差或使用藥物無效的,又懼怕做手術的ED患者來說,是一個新的可選擇的治療方式。

低能量體外震波-高雄葉旭顏泌尿科

一名60歲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已逾5年,硬度總像剝皮香蕉般“軟趴趴”,偶爾才能成功一次,每月僅行房1次,花了大筆金錢買來不明的壯陽藥或求助偏方,仍無明顯改善。經過4次低能量體外震波(ESWT)治療後效果顯現,12次震波治療後不需藥物可每2周行房1次,且完全沒有副作用。

過去治療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第一線治療主要以口服藥(如某而鋼、犀利x等)為主,作用迅速且安全性高,但缺點為無法針對真正病因治療,僅服用藥物時才有效果;部分病人選擇使用真空吸引器、陰莖海綿體藥物注射或是外科手術治療,但仍治標不治本。

使用“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此種治療可以使血管新生,缺氧的軟組織恢復血液供給,改善局部血流循環,利用低能量體外震波設備探頭,發出低能量震波針對陰莖海綿體或會陰部進行治療,刺激陰莖海綿體或骨盆腔內產生新血管增生,改善血流及充血功能,進而改善勃起功能。這個在一般港台國外地區應用的比較多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低能量體外震波與傳統口服藥物服用後可立即出現效果不同,目前體外震波針對勃起功能障礙一次療程至少接受12次的ESWT,每次療程約20~30分鐘。
大部分勃起功能障礙的病患在治療6至8次後會有明顯改善,醫師會視個人病情增加治療次數。
震波治療在療程結束後仍可維持至少半年以上,有一半以上患者自述不需使用藥物也可行房,低能量體外震波亦可使用在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其治療1週後效果顯著,能大幅改善生活質量。而歐洲泌尿科醫學會也於2014年降低能量體外震波列為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第一線可選擇的治療或傳統口服藥物的輔助治療,目前研究也顯示,在治療過程中無不適感及副作用,對於原本服用口服藥物反應較佳的患者,改善效果較好。

Q1:什麼是低能量體外震波?
A:
這是一種利用低頻率、低強度震波的非侵入式治療方式,透過儀器在體外對陰莖特定部位釋放震波,以刺激血管新生與改善局部血流,從而改善勃起功能。

Q2:治療過程會痛嗎?
A:
整個療程約需15至20分鐘,大多數人只會感到輕微震動或敲擊感,無需麻醉、無切口、不流血,屬於門診即可完成的非侵入療程。

Q3:要做幾次才有效?
A:
依照個人情況不同,療程通常建議每週1至2次,連續進行3~6週,有些人會在4~6次後感受到變化,也有人需配合其他治療同步進行。

Q4:低能量震波適合哪些人?
A:
主要針對以下族群有效:

中老年男性輕中度勃起障礙者

對口服藥反應不佳者

希望減少對藥物依賴的患者

糖尿病或高血壓導致血管性ED者

Q5:治療後有副作用嗎?
A:
相較於藥物與手術,震波治療副作用極少,僅少數人出現局部短暫紅腫或刺麻感,不影響日常生活。若療程過密或體質特殊,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

Q6:可以取代藥物嗎?
A:
震波治療可望減少對藥物依賴,甚至在部分個案中恢復自然勃起能力。不過療效會因人而異,並非每位患者都能完全停藥。